
*度對葡萄酒有哪些影響?
對于葡萄酒來說,*度的高低帶來的*直接的影響,就是葡萄酒的“酒體”。在英文中,“酒體”一詞用“body”代替,指葡萄酒在口腔中所產生的“重量”或“厚度”。而*度越高的葡萄酒,酒體也越厚重,這是因為*可以給葡萄酒帶來“粘稠”的狀態。想象一下檸檬汁和全脂牛奶帶給口腔的感受差異,*度高的葡萄酒會給口腔帶來更多的厚重感,而不是像檸檬汁那般輕盈纖細。

影響*度的因素有哪些?
1. 釀酒師的影響
俗話說,葡萄酒是釀酒師的身影,每個釀酒師在決定何時采摘葡萄時,都會根據酒莊的釀酒方法和一貫風格,在葡萄達到特定的含糖量和風味物質濃度時進行。這是決定葡萄酒*含量的**步。
2. 當年氣候的影響
一般來說溫暖和炎熱氣候的產區,葡萄光合作用強烈,果實積累的糖分高,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*度高。寒冷和冷涼氣候的產區,葡萄光合作用緩慢,果實積累的糖分低,從而*終釀造的葡萄酒*度低。

但每個年份的氣候情況都會有所不同,而釀酒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。有的年份葡萄很快就發展出成熟的風味而需要盡快采收,這時候糖含量可能還不夠高,所釀造的葡萄酒*度就會低;而有的年份風味物質成熟緩慢,就需要晚采收,這樣釀造的酒*度就會高一些。
3. 成本的影響
一般而言,*度每高出一度,對葡萄原料質量的要求就高些。因為葡萄里的含糖量必須足夠高才能釀出高些度數的酒來。所以如果這一年葡萄酒的*度比往年高些,那基本可以說明這一年的葡萄質量比往年好。
4. 稅收影響
例如:根據美國葡萄酒律法,在標注*度時,允許出現1.5%(*度)的誤差。
美國法律明確指出,允許酒廠在產品上標注*度,對于*度在14%以下的葡萄酒,允許出現1.5%的誤差;對于14%以上*度的葡萄酒,**誤差可達1%。
相比而言,歐洲律法更加嚴苛些。歐盟允許的*含量標注誤差只有0.5%。考慮到大部分餐酒的*度在11.5%-14.5%,說起來,這個范圍還是挺大的。從技術層面講,就是允許釀酒師低估或者高估葡萄酒的*含量。

2015年《葡萄酒經濟學》雜志刊登了一份研究報告,該報告分析了10萬款葡萄酒,發現新世界葡萄酒標上標注的酒度比實際*含量低了0.45%;舊世界酒標上的酒度比實際酒度低了0.39%。
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稅務問題,美國法律規定*度超過14%的酒繳納的稅金比14%以下的酒高。
5. 認知慣性
另一個原因來自人們的慣性認知。隨著氣候日漸變暖,釀出的葡萄酒也越來越濃郁、成熟,平均*度也開始上升。

6. 綜合因素的影響
不同**地區的氣候、葡萄品種、年份等因素都會導致葡萄的含糖量乃至葡萄酒*度有所不同。*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葡萄酒的口味:過高會掩蓋葡萄酒的天然芳香,過低則導致葡萄酒口味不足。為了改變葡萄酒的*度,各種技術被應用到葡萄酒生產過程中,比如葡萄含糖度太高可用“旋轉錐體柱”技術( Spinning Cone Column,簡稱SCC)來降低葡萄酒的*度;而葡萄含糖太低則通過加糖工藝以提高葡萄酒的*度。